中國機器人市場已成全球競奪焦點
時間:2020-5-20 關鍵詞:用樸精密 瀏覽量:7463
2014年是中國的機器人行業發展十分重要的一年,它繼承了2013年度的機器人火熱大勢,同時又“有過之而無不及”。工業機器人被來自全世界的喧囂議論包圍著。無論誰談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和工業4.0,無論誰提及先進制造和新科技革命,也都會說到機器人。其中,中國機器人的話題又成了較大的焦點。
中國機器人市場已成全球競奪焦點
統計數據顯示,在需求升溫的帶動下,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持續活躍,2014年上半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6400臺,是去年全年銷售量的66.8%。預計今年全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將超過15000臺,同比增長30%左右
2013年中國購買并組裝近3萬7千臺工業機器人,其中外資機器人普遍以6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為主,幾乎壟斷了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占比96%。而國產機器人主要應用還是以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為主,處于行業的低端領域。中國的國產機器人在很多地方還有待改進。對此,全球機器人產業研究者羅百輝表示,中國從低端制造追趕高端制造勢在必行,中國機器人市場已成為全球競奪焦點,我國應科技創新,獨立自主研發,及借鑒國外先進技術,把國產化零部件作為國產機器人發展的基礎,整合作為國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較好途徑,占領市場作為競爭策略。
利好政策支持 造裕機器人能否持續發展受媒體關注
在產業政策的激勵和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東莞市在2014年8月發布的《東莞市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計劃(2014-2016年)》,以及《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其中作為本土企業的廣東造裕智能裝備機器人曾寄希望于分享高端智能裝備政策紅利,努力打造成為中國制造業自動化品牌企業,通過中央供料系統、機械手、工業機器人在注塑行業中廣泛應用,實現“無人化工廠”和“無燈化車間”。但越來越多的新企業也積極投身于機器人產業當中,這無疑給造裕機器人帶來更大的壓力,最近記者通過機器人協會提供的電話想采訪造裕這個傳說中已經倒閉的臺資企業是如何死灰復燃,再次神秘崛起,但企業負責人一直不接電話。從長遠看,深度挖掘國內潛在市場、拓展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和應用行業,是促進國產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全球機器人產業研究者羅百輝指出,工業機器人應用廣泛的領域仍然是汽車制造業。汽車鋼板的搬運、裝配,甚至打磨、噴涂大都由機器人完成。一臺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共包括三項: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和減速器。其中減速器完全需要依賴進口,而控制系統和伺服電機,國內有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但適用機器人的范圍還較為有限。由于國內生產企業產能低,產量小,因此在進口零部件時,價格要比那些進貨量大的廠商貴,成本高。而在銷售時,國外廠商由于成本低,就可以將售價壓至國內廠商的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價,直接逼國內廠商退出市場。以減速器為例,這一小小的用于機器人關節處的零部件,單個售價就高達一兩萬元。一架六軸機器人,國內廠商的售價大約十幾萬,單單減速器就要占掉將近一半。2014年,國產六軸機器人本體產量不到2000臺。整個國內機器人市場70%都被“四大家族”占據,而全部國產機器人企業加在一起的市場占有率不到30%
此前,廣東造裕智能裝備機器人董事長葉挺一度向朋友圈表示,中國工業機器人在基礎研發領域缺乏人才支撐和資金投入。要同時解決好載重量和精確度問題,設計和工藝也是一個方面。日本企業就單單減速器的研發團隊有100多人。這個數目是國內目前任何一家機器人公司都未能企及的,造裕并沒有選擇與國際巨頭合作?;A研發通常需要投入很多年才能有回報,而造裕機器人以往靠賣設備的薄利模式,不足以支撐大筆的研發投入,于是進一步導致只能在低端制造領域惡性競爭。因此除了寄希望與埃夫特、埃斯頓合作,也準備“高新”尋覓海龜人才,以期望能用盡量短的時間縮短和國外的技術差距。